2019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这一业界盛会正在火热进行中。大会围绕“5G+”正式吹响了中国移动继续联合众多合作伙伴把5G真正打造成社会信息流动主动脉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器、数字社会建设新基石的总号角。作为一个复杂的跨行业生态融合系统工程,“5G+”面临着技术、产品与业务、市场等诸多方面的挑战。从5G微信公众平台(ID:angmobile)在大会期间对中兴通讯副总裁、TDD&5G产品总经理柏燕民和中兴通讯副总裁刘金龙的深度采访看来,中兴通讯已经全面做好了迎接挑战,助力中国移动打造全球最高规模、高质量精品网络并实现全业务经营的准备。
5G黑科技,解决“5G+”技术挑战
继工信部在10月31日宣布正式启动5G商用后,GSA协会于我国5G正式商用的当天——11月1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,已有27个国家的50家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,其中包括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。一方面,这说明全球运营商们对于5G商用的热情远超此前各代移动通信系统。另一方面,也表明我国跻身于5G商用第一阵营。这得益于我国在6月6日发放5G牌照后“紧锣密鼓”开展的一期5G精品网络建设,其中离不开主流设备供应商的积极支持,以中兴通讯为例,据柏燕民介绍,中兴通讯首家完成三大运营商5G一期发货,并率先开通交付,且网络质量领先——在广州、深圳、北京等地打造的5G标杆区域网络拉网速率超过1000 Mbps,其中,在中国移动的5G基站发货过程中创造了多个5G商用进程里程碑第一。
目前,国外和国内均尚处于5G商用早期阶段,几乎所有5G商用网络都采用NSA组网并提供eMBB服务。据悉,我国将于2020年进行二期SA规模商用网络建设,为“5G+”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。预计中国移动二期5G商用室外网络建设的主力频段仍将是2515-2675 MHz频段,其中包含TD-LTE现网D频段60 MHz。可以预见,在5G商用早期,4G流量仍将高速增长、4G网络的覆盖和容量需求将依然是重中之重,这增加了中国移动建设5G网络的全盘规划(比如统筹一期和二期5G网络建设)复杂性,需加强4G/5G协同组网以创造出更大价值。从柏燕民的介绍看来,中兴通讯在中国移动的5G一期建设中就预先考虑了4G/5G协同以及将来从NSA平滑演进升级至SA目标架构。
他介绍,在5G一期建设中,中兴通讯全面支持中国移动提出的“160 MHz超大带宽、192阵子、64通道”高标准建网需求,部署4G/5G共模设备,快速实现4G/5G融合组网——用5G设备反向开通4G以解决5G商用初期“5G设备空闲且4G流量激增”的问题,未来可通过软件进行远程一键升级来快速实现支持2.6 GHz频段160 MHz的5G NR,不用再人工上站繁琐部署160 MHz带宽5G NR;此外,采用4G/5G共模设备,通过BBU整合、天面整合、配套设备等全方位的安装施工统筹,可以有效地降本增效、节能减排——比如,部署4G/5G共模AAU可少建设一套TD-LTE D频段设备,从而降低设备功耗、铁塔租赁成本,并节省光模块。
另一方面,对于中国移动而言,保护一期NSA投资、在未来实现NSA到SA的平滑演进也很重要。柏燕民介绍,中兴通讯NSA&SA双模基站,在未来通过软件升级就可以实现NSA到SA的平滑演进,这种“硬件投资一步到位”方式,可以节省运营商投资成本,并且终端用户无需更换之前的NSA手机从而可有效避免运营商的用户流失。“中兴通讯的全系列5G基站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建设需求,可确保中国移动建好5G精品网络”,他说到。此外,他还向5G微信公众平台(ID:angmobile)介绍了中兴通讯的5G“黑科技”——全面切换到采用7纳米芯片的设备,这样,AAU的体积、功耗会大幅优化,从而解决5G能耗大的问题,让5G真正大规模商用,解决运营商后顾之忧。“对于5G二期商用网络建设,我们的5G AAU系列化商用产品可以适配不同场景、不同成本的需求”,柏燕民说到。
业界素有“5G建设,承载先行”之说,比如据悉,截至9月底,全球运营商与中兴合作完成的5G承载网络商用部署和试点就达到30多个。据刘金龙介绍,中兴通讯可以满足运营商构建可持续演进、覆盖5G全生命周期的5G承载网这一核心诉求,面向NSA/SA、前传/中传/回传、新建/演进等全场景,已有全系列5G承载自研芯片,而且通过采用FlexE(灵活以太网)实现“硬隔离”以确保不同业务的资源分配。
未来的常态将是“4G与5G长期共存”。通过引入“虚拟化”概念,5G核心网(5GC)可以快速部署在通用服务器上,并且通过微服务实现网络功能的不同服务组合,从而,融合4G与5G核心网在技术上存在可能。所以,4G/5G融合核心网的引入,是未来NSA与SA网络融合的关键,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5G建网初期的网络、终端投资。对于运营商相当重视的5G系统的“大脑”——5GC,刘金龙在此次接受采访时透露了最新信息,对于将于今年年底开启的5GC建设,中兴通讯可提供具备切片能力、具备全业务经营的核心网。
开放合作,攻坚“5G+”产品与业务、市场挑战
在产品与业务方面,“5G+”面临诸多挑战,主要包括各行业设备接口碎片化,跨行业接口未完全打通;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多样,专业化、定制化方案成本高;行业设备存在固有生命周期,改造升级、更新换代的成本较高。另外,“5G+”在市场开拓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,主要包括通信业与垂直行业在知识结构、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(垂直行业“壁垒”);面向市场化的商业模式尚待进一步挖掘;新场景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跨行业监管带来挑战。
解决上述诸多挑战,关键就在于广泛并深入开展跨行业开放合作。我国很早就在进行相关探索,截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。以价值最大的5G融合应用——工业互联为例,场景高度碎片化,如果要引入5G,工业企业需要重新规划定义业务方式、升级流程,运营商、企业都面临很多巨大挑战,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开始有重大突破,比如在第二届“绽放杯”5G应用大赛中,由中兴通讯联合嘉兴移动、新凤鸣集团打造的5G智能车间项目,充分发挥5G优势,对传统工厂车间实现全面数字化改造升级,最终从全国373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,荣获一等奖。刘金龙介绍,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,辽宁移动、鞍钢集团、中兴通讯共同打造了全球首家5G+智慧钢铁企业,这是5G技术第一次规模融入制造业并形成完整的商业方案,标志着5G+X应用延展、融入千行百业迈出关键一步。他进一步说到:“5G+电机全生命周期管控系统、5G+机器视觉带钢表面检测系统、5G+机器视觉皮带通廊安全系统、设备远程操控系统等,目前在鞍钢集团已全面应用,形成产品可向冶金行业进行商业推广。”
在采访中,从刘金龙介绍的情况看来,面对垂直行业高度碎片化、需求差异大,中兴通讯在联合运营商、各重点垂直行业头部企业探索发展5G应用生态的过程中,已经形成了发展5G融合应用的“方法论”——“1(5G+MEC极致网络)+5(中兴5大能力业务中台)+X(面向千行百业进行5G网络能力开放和业务赋能)”战略,成效明显——与多家行业领先的产品提供商、行业客户建立了合作(包括三一重工、新华社、一汽集团、广汽集团、国电南自、许继电气等“行业龙头”),打造了超过30个5G+系列解决方案,建设了超过50个示范项目;同时,与运营商全方位对接做基础准备工作,并快速推进终端侧模组。
GSMA近日发布的《全球移动趋势2020》中显示,B2B及B2B2X将是未来5G的最大市场机遇所在。在“5G+”中,端到端切片、MEC是两大关键使能。5G的切片能力实现了端到端网络、计算、存储等能力封装,是对外服务的主入口。5G的MEC能力构建了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,是运营商切入千行百业的关键节点,也是抽取市场价值的核心抓手。展望即将而至的未来,刘金龙介绍,切片商城、不同量级的MEC都可以在2020年开始部署。
共创价值,兼善天下
截至目前,我国已经在5G技术标准、产品研发、应用探索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,5G整体方案、终端、业务等生态链已完成商用化构建,行业应用进入实际落地阶段,未来的商业模式也在孕育中。相信从2020年开始,我国5G发展将会迈出坚实的步伐。展望未来,“5G+”必能打造开放合作新模式、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、创造社会发展新机遇,加出无限可能,加出无限精彩,加出美好未来。据悉,中兴通讯在2019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出了“连接筑基、控制护航、实现全业务经营”的战略,5G微信公众平台(ID:angmobile)认为,这体现了作为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、始终走在行业前沿的中兴通讯对于携手所有合作伙伴助力中国移动5G+共创价值、兼善天下的坚定信心。